新聞資訊

【企業新聞】我站已通過百度認證V

2016-03-29

          

認證簡介


實名實網認證是對網站經營主體的身份真實性進行核實,并結合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組織機構代證、ICP備案、銀行對公賬戶等多種手段,確保網站經營及管理主體的身份合法存在,核驗通過的信息會進行公開展示,以便于在消費者決策時,提供信息參考。


申請流程


認證特權

認證成功的企業將獲得百度商家信譽評級,擁有量身定制信譽檔案,并在百度搜索結果展示藍色V標。


認證展現

展現方式一:搜索結果展示V標

展現方式二:進入信譽檔案

附:

《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服務協議》


本協議締約方為百度注冊用戶(即簽署了《百度用戶協議》的網絡用戶,下稱“用戶”)與百度公司(下稱“百度”)。

用戶已詳細閱讀本協議的每一條款,特別是免除或者限制百度責任的條款,并充分理解本協議的全部內容,且完全接受本協議及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的全部約定或規定。如用戶不同意本服務協議及/或隨時對其的修改,可以選擇不參加本保障計劃;一旦用戶向百度發起保障申請,就將視為用戶已經了解并完全同意本服務協議各項內容及百度對本服務協議及保障計劃隨時作出的修改,同時還表明用戶已經完全同意百度已經完全履行了相關的提示義務和說明義務。

一、總則           
      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以下簡稱“保障計劃”)旨在為網民營造一個**、可靠、誠信的網絡環境,讓網民放心地使用百度搜索。       

二、保障計劃定義           
      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是指百度注冊用戶在登錄百度賬戶狀態下,在百度搜索結果頁面點擊帶有“保”字保障標識的搜索結果網站、帶有百度信譽“V”標識的搜索結果網站,或在百度信譽檔案頁點擊商家“基礎信息”欄目中的“網站地址”進入的網站,或在百度聯盟網站上點擊帶有“百度網盟推廣鏈接標識”的網站,或在百度所屬的“百度健康”、“百度教育”、“百度愛玩”、“百度微購”平臺上點擊相關網站,因相關網站經營者采取假冒官網或假冒行政許可資質、網絡釣魚等詐騙行為,致使用戶與之發生交易后受到直接經濟損失的,用戶可按照本保障計劃的有關規則向百度申請保障金,并得到百度在消費維權方面的相關支持。       

三、保障條件及范圍           
      應同時具備以下(一)至(六)款列明的各項條件,用戶方可申請百度網民權益保障服務:       

(一)用戶應符合條件           
1.用戶應為百度注冊用戶,且**于自然人;
2.用戶點擊相關網站鏈接時其百度賬號處于已登錄狀態;
3.用戶點擊本協議第三條第(二)款定義的納入保障計劃范圍的網站后,自相關網站經營者處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即發生實質交易)并遭受了直接經濟損失;
4.用戶按照本條第(六)款向百度提交清晰且足以辨識的材料。

(二)納入保障計劃范圍的網站           
并非所有網站都屬于保障計劃的保障范圍,只有在百度搜索結果列表中帶有“保”字保障標識的搜索結果網站、帶有百度信譽“V”標識的搜索結果網站,或在百度信譽檔案頁點擊商家“基礎信息”欄目中的“網站地址”進入的網站,或在百度聯盟網站上帶有“百度網盟推廣”鏈接標識,或在“百度健康”、“百度教育”、“百度愛玩”、“百度微購”平臺中的相關網站,才屬于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的保障范圍—— 但上述網站中的鏈接指向的第三方網站,以及用戶與平臺類網站(信息發布平臺或網上商城等)中的第三方經營者發生的交易不在保障范圍內。

具體如下:
1.帶有“保”字保障標識或百度信譽“V”標識的百度搜索結果;
2.在百度信譽檔案頁中,點擊商家“基礎信息”欄目中的“網站地址”進入的網站;
3.帶有“百度網盟推廣”鏈接標識的展現形式為同時具備如下三個展現條件的推廣鏈接內容:
    a)帶有白色或灰色百度LOGO;
    b)點擊百度LOGO后能夠鏈接到百度網盟推廣官方網站(http://wangmeng.baidu.com/);
    c)鼠標置于推廣內容,瀏覽器左下角顯示為以http://www.baidu.com/cpro.或http://cpro.baidu.com/cpro開頭的跳轉鏈接。
4.百度所屬的“百度健康”、“百度教育”、“百度愛玩”、“百度微購”平臺的展現形式為:瀏覽器地址欄顯示為以jiankang.baidu.com、jiaoyu.baidu.com、iwan.baidu.com、weigou.baidu.com開頭的網站平臺。       

(三)屬于保障范圍的情形           
1.網站系釣魚、詐騙網站;
2.網站假冒他人企業行政許可資質、假冒他人官方網站。

(四)不屬于保障范圍的情形           
用戶因以下情形產生的經濟損失或其他損失,不屬于保障范圍,無權向百度申請保障:           
1.用戶明知或應知交易行為本身不具有合法性(包括但不限于涉黃、涉賭、非法產品/信息交易、違法網絡兼職、商業信譽**等),但仍與本協議第三條第(二)款所規定的納入保障范圍的網站經營者進行交易而遭受了直接經濟損失的;
2.用戶不能提供證據或證據不足的;
3.用戶未自點擊本協議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的納入保障范圍的網站之日起的90個自然日內且發生支付行為之日起的30個自然日內,依據本協議第三條第(五)、第(六)款向百度提起書面保障申請的;
4.按照一般理性消費者的判斷標準,用戶對來自網站經營者的商品或服務風險的判斷存在故意、重大過失而導致經濟損失的;
5.用戶已經就其損失向網站經營者主張賠付、或向第三方發起保障申請或向有關部門提出維權訴求后,又與該網站進行交易而遭受經濟損失的;
6.用戶與網站經營者之間因不當宣傳、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格、售后服務等引發的消費糾紛,或因網站經營者自身經營不善導致的中止/終止交易、停業或破產倒閉等,導致用戶遭受的任何損失;
7.用戶與網站經營者未發生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實質**易或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或網站經營者或任何第三方已賠償或補償了用戶經濟損失,或用戶經百度協助已挽回經濟損失的;
8.用戶與網站經營者共同故意騙保,或用戶在未發生保障情形或未遭受任何損失前提下謊稱發生了被保障情形或偽造損失證據的,或用戶因從事非法行為而遭受的任何損失;
9.用戶有損害百度商譽、擾亂百度正常經營秩序言行的;
10.用戶因從事標的物價值不易判斷的交易行為的,或從事的交易行為本身存在較大風險的,或自身應對交易行為負有較高注意義務的,如購買文物、民間收藏品等特殊商品而遭受的任何損失;
11.網站經營者自身、其實際控制人、*管理人員、員工及上述人員的近親屬及其他事先知曉將發生保障情形的人員所遭受的任何損失;

12.百度對用戶的保障結束后,用戶又追加保障申請的;
13.用戶直接經濟損失以外的間接損失、預期利益、精神損害或其他損失;       

其他根據網民權益保障計劃政策及百度信譽V等產品政策不符合本協議第三條(一)至(二)款相關規定的情形。       

(五)保障額度
1.對于用戶直接登錄百度保障官網(http://baozhang.baidu.com/)提出的符合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保障范圍的保障申請,經百度審核確認屬于因生活消費需要發生損失的,百度可能支付的保障金額度以用戶登錄百度賬號并點擊了納入保障計劃范圍的網站后實際已經發生的直接經濟損失(不包括預期利益及間接損失)為限;經百度審核確認屬于因非生活消費需要而發生損失的,百度可能支付的保障金額度為每個用戶與同一納入保障計劃的網站經營者交易導致損失的單筆保障額度*高不超過人民幣5000元(含5000元),每個用戶在同一個自然年度的保障額度*高不超過人民幣8萬元(含8萬元)。
2.對于已經安裝了搜索保障版百度殺毒客戶端(以下簡稱“百度殺毒客戶端”)且點擊百度保障范圍內的網站鏈接時百度殺毒客戶端為正常運行的狀態的用戶,通過百度殺毒客戶端發起的符合保障范圍的保障申請,經百度審核確認屬于因生活消費需要發生損失的,百度可能支付的保障金額度以登錄百度賬號并點擊了納入保障計劃范圍的網站后實際已經發生的直接經濟損失的兩倍(不包括預期利益及間接損失)為限;經百度審核確認屬于因非生活消費需要而發生損失的,百度可能支付的保障金額度為每個用戶與同一納入保障計劃的網站經營者交易導致損失的單筆保障額度*高不超過人民幣1萬元(含1萬元),每個用戶在同一個自然年度的保障額度*高不超過人民幣16萬元(含16萬元)。

(六)用戶投訴時,需向百度提交以下清晰且足以辨識的書面材料
1.投訴人的百度賬戶、真實姓名、聯系地址、聯系電話、E-mail、身份證明及投訴人本人手持身份證明原件的清晰照片;
2.被投訴的網站網址(URL)、網站截圖、網站經營者的聯系方式、負責人或聯系人信息等;

3.投訴事實與理由;

4.申請獲得的保障額度;
5.各類證明材料,如磋商記錄、合同、發票、收據、付款證明、運輸單證(如快遞單等)、貨物或服務照片、損害后果證明等;
6.依照法律的相關規定,被投訴網站的行為已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用戶應提交公安機關的相關報案、立案證明;
7.百度認為對向用戶提供保障服務有必要的其他材料。

四、協助維權通道
對于以上不屬于保障范圍的情形,在用戶主動發起保障申請后,百度可協助用戶通過百度人民調解委員會、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和解平臺等相關機構進行維權。

五、用戶的權利與義務
1.當百度注冊用戶在登錄百度賬戶狀態下點擊帶有“保”字保障標識的百度搜索結果網站、帶有百度信譽“V”標識的百度搜索結果網站,或在百度信譽檔案頁點擊商家“基礎信息”欄目中的“網站地址”進入的網站,或帶有“百度網盟推廣”標識的網站鏈接,或者直接點擊“百度健康”、“百度教育”、“百度愛玩”、“百度微購”平臺中的相關網站,因網站經營者假冒他人官網或假冒行政許可資質、網絡釣魚等詐騙行為遭受直接經濟損失的,用戶有權向百度提起保障申請,經認定情況屬實并符合保障條件及范圍的,百度將依據保障規則給予用戶保障。
2.在符合保障條件及范圍的情況下,用戶有權不提起保障申請或放棄要求百度給予保障金。
3.用戶向百度提起保障申請,有義務按照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規則提交所有相關材料,并保證提交的所有材料、做出的任何陳述、承諾均真實、準確、合法、有效,并愿意就此承擔完全獨立的法律責任。用戶未充分履行上述義務或違背上述保證的,百度不予保障;百度已經支付保障金的,有權向用戶追回,并要求用戶賠付百度因此遭受的損失,同時百度有權配合相應機關追究用戶騙賠的行政、刑事責任。
4.百度向用戶支付保障金后,用戶同意將其對網站經營者享有的相應權利全部無償轉讓給百度,百度因此取得了向網站經營者獨立且單獨的追償權利。
5.為便于核實用戶申請,協助處理用戶與網站之間的糾紛,用戶同意百度將其提供的個人信息及相關材料披露、轉發給被投訴方及相關的爭議解決第三方。為推廣百度保障計劃、向不法網站經營者追責等目的,用戶同意百度披露其保障申請的案情概要(包含部分個人信息)。
6.用戶有義務嚴格履行本協議及百度針對保障計劃制定并公示的其他有關規則,支持并配合百度核查相關事實并提供全部相關材料。為保證百度有效審核保障申請或行使向網站經營者的追償權,用戶有義務向百度移交相關證據原件。
7.用戶應對自身的百度賬號、百度錢包賬號中發生的一切行為負責,百度無法對未經授權使用用戶賬號的行為做出甄別,對此百度不承擔任何責任。
8.用戶向百度發起保障申請,即意味著用戶同意嚴格遵守百度網站發布的針對保障計劃的所有規則,并同意以*新的規則文本作為處理保障申請的依據。
9.用戶承諾:同意由百度人民調解委員會或第三方調解機構調解解決其與網站經營者之間發生的糾紛。
10.用戶保證:百度支付保障金后,未經百度事先書面許可,不向任何第三方披露其保障申請的任何內容。

七、百度的權利與義務           
1.在收到用戶的保障申請后,百度有權依據保障規則對該用戶的申請進行審核以確定是否向其提供保障服務,用戶同意百度有完全的權利同意或拒絕用戶的申請。
2.如用戶根據本協議規定及保障計劃有關規則提起保障申請,百度有權根據本協議規定、保障計劃有關規則及用戶提供的資料和證據,獨立判斷并確定用戶申請是否成立,如申請成立,百度將根據用戶直接經濟損失情況向用戶的百度錢包賬號支付保障金。
3.用戶知悉并完全同意百度有權隨時修改、更新、暫停或*終止保障計劃,無需對用戶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百度向用戶支付保障金后,即合法取得用戶對網站經營者的相應追償權,有權向網站經營者追償已支付的相應保障金。

七、有限責任           
1. 為有效地對用戶的保障申請進行判定,百度將對用戶在保障范圍內的網站鏈接的點擊內容進行記錄,保存期間為自點擊日起算的90個自然日,對于超出上述期限的記錄將被自動**,用戶充分知悉此情況并認可百度對此不承擔法律責任。百度承諾所記錄的用戶點擊內容僅使用于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除此之外,非用戶授權,非相關主管部門、公安機關要求,非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非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或百度自身的合法利益,百度不對外公開或向第三方披露用戶的點擊內容。           
2. 百度或第三方調解機構僅根據保障計劃有關規則向用戶收取有關證據,并僅對用戶與網站經營者提交的投訴或答辯及其證據材料進行表面的形式審查,且依憑普通人的理解與辨識能力實施判斷,而并無義務對當事人的陳述及其證據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及關聯性做出準確判斷,無法保證判斷結果的準確性。如由于用戶過錯導致百度或第三方調解機構無法做出準確保障判斷,百度不對用戶承擔任何責任。一旦發現用戶存在騙保等行為,百度有權追回保障金、公開用戶投訴信息并追究其法律責任。           
3.無論何種情形,用戶同意百度向其支付的保障金的*高上限依照本協議之規定執行。用戶未自點擊本協議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的納入保障范圍的網站之日起的90個自然日內且發生支付行為之日起的30個自然日內依據本協議第三條第(五)、第(六)款向百度提起書面保障申請的,即視為用戶主動放棄申請保障的權利。       

八、其他           
1.因本協議產生的一切爭議的解決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2.有關本協議的爭議應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權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或其上*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如本協議的任何條款被視作無效或無法執行,不影響其余條款的法律效力。
4.百度對本協議、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及百度信譽V等產品的所有內容享有修訂權及法律范圍內的*終解釋權。
5. 本《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服務協議》自2015年1月9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