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行業新聞】哈西致力上海青草沙水質監測

2017-06-30

青草沙是我國*大的江心水庫,它擁有長達43公里的大堤,近70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積相當于10個杭州西湖。


青草沙擁有大量*淡水,其原水水質就能達到國家Ⅱ類標準。現在它作為上海市的水源地之一,承擔了上海中心城區80%的原水供應。




早在2006年,上海市政府就開始計劃將青草沙作為水源地。 2011年6月,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成通水。工程的建成和投入運行,改寫了上海飲用水主要依靠黃浦江水源的歷史。

青草沙水庫位于長江中心,長江兩岸有著眾多重工業基地,內河航運川流不息,而且由于地處長江入海口,每年還可能會有海水咸潮入侵的隱患,這都使得青草沙水庫時常面臨著多種突發污染風險。


作為上海近半數人口的生活用水來源,確保水質的*穩定當然是至關重要。那么青草沙水庫是如何應對的呢?


首先,是在上游泵閘和下游水閘設置攔污柵,水里體積較大的垃圾、異物在這里就會被攔下;其次,長江水涌入水庫后,水面逐漸變寬,水的流速也自然變慢,通過水體的自凈,部分泥沙隨之沉降,上游渾黃的江水,流到水庫下游處就已經可以看到明顯變得澄清了。


首先原水會從水庫通過輸送泵站進入原水管道。*終進入到我們的自來水廠。

原水管道很粗很長:鋼管*大口徑可達36米,混凝土箱涵的口徑甚至可達50米以上。


進入水廠,原水就要開始一段脫胎換骨的凈化過程。通過混凝,沉淀,沙濾,**等步驟


與進入水廠時相比,*重出廠并輸送至千家萬戶的水質已與原先有著天壤之別。一般原水的渾濁度在40NTU到50NTU,而*終水廠制成的清潔自來水,渾濁度僅約為0.1NTU。


基于哈西對水處理工藝的了解,我們給水廠定制了整套的解決方案。

 

對于原水,需要進行監測的參數有:有機物,氨氮,pH,濁度(懸浮物)


過程水處理,則包括了COD,氨氮,懸浮物,有機物,濁度,pH, 臭氧,顆粒計數等等一系列監測,讓水廠可以隨時掌握各個處理過程中的水質狀況。


結合水廠的生產工藝,哈西還為水廠制定出進一步的優化解決方案;比如用5500sc 一氯氨分析儀對工藝中的一氯胺含量進行監控,以此來優化氨氮與余氯的投加比例,在*大化處理效果與合理控制成本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

 

水廠通過選用先進的在線水質儀器儀表,加強水質全過程檢驗與控制,并配合新型助凝劑的開發與使用,*終使30多項常規水質指標均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

目前,國內現有的水處理工藝多種多樣,不同水廠的水處理工藝也各有千秋,自來水廠是如何研究并論證確立自己的這些水處理過程的呢?

我們跟隨著相關人員,來到了水處理的中試基地——青草沙水源地給水技術與裝備驗證基地來一探究竟。

基地中,我們看到了研究人員建立了好幾條不同的水處理線路。


在原水的入口,沉淀池,砂濾池,碳砂濾池等中間處理過程與處理過后的出水口處,分別都安裝上哈西的在線監測儀表,利用1720E Turbidimeter/sc200等儀器對水質的濁度等參數進行檢測,實時獲得研究數據。如果發現相關的處理工藝不能取得良好的凈化效果,就會嘗試切換到其他的處理線路,確保*終能得到**的水質。


水庫里設立了30多個個水質監測點,采取實驗室監測、在線監測、移動監測、生態環境監測等不同方式對39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測,每天收集的水質在線監測數據已經超過了4萬組。如果水庫水源遭受污染,上海的原水網絡可以立即切換到黃浦江、長江原水系統,保證原水**供應。